共读共写  师生齐飞
[ 2016-2-23 11:03:00 | By: jshmgjh ]
 

共读共写,师生齐飞

——海鸥班读写课程叙事

海南中学  龚锦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海南中学初二(16)班的班主任,我的“共读共写”课程开始于初一第一学期。今天我讲两个话题,一是阅读,二是写作。题目很大,话题很老,但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整个世界和全部江山。

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

我为什么要带孩子们一起阅读?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老师们都可以列举几个甚至几十个理由,我只讲一个可能并不十分准确的调查数据:世界上读书最多的犹太民族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64本,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达55本,现在美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全民读书计划,每年要达到50本。我们国家平均不到1本。美国的全民读书计划每年人均读书量大约是我们中国青少年每年人均阅读量的11倍!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

朱永新教授说:

u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u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u  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u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所以,我要尽我所能,带领孩子们阅读。

我期盼,三年的1000多个日子,我们能温和而坚定地领着我们的孩子穿行于一部又一部的经典,过一种灵魂飞翔的生活。阅读,是生命本身的需求;阅读,是对生命的化妆。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共读课程。

第一个问题是读什么?课外读什么?课内读什么?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发达的讯息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一流的课外阅读书目。

这是我们海门市初中语文“课外阶梯式拓展阅读”实施方案。

······

我的做法是:不限制孩子们的自主选择权,只要孩子喜欢的,尽可以阅读。不要低估孩子们的辨别能力。

这是初二上我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他们阅读的课外书单因人而异,各不相同。

他们的书目无比丰富,既有纯情高雅的文学书籍,有经典刺激的武侠小说,奇闻博览的科普作品,脑洞大开的科幻小说,也有理性的哲学类图书,还有人物传记,等等。

我的规定:每学期课外至少阅读10部文学类书籍,每天半小时阅读时间,每人制订阅读计划,更新阅读进度。阅读奖励措施:超过10部不满15部的,购书免单,书的所有权归班级,超过15部的,所有权归自己且全部免单。到上学期结束,我们班所有同学阅读量超过10本,三分之一超过15本,寒假作业,我布置的一项语文作业就是阅读3本书。

这是我们班的读书镜头。

 

课内读什么呢?

除教材外,我把阅读的方向定在了“国学经典”上。

除了《三字经》,一年多来,我们共读的国学经典还有《弟子规》、《论语译注》、《世说新语》、《唐诗三百首》。接下去,我想带孩子们一起读《诗经》、《史记》。

这是我们班诵读《弟子规》的镜头。

 

然而,仅仅停留在这样热闹的阅读表面,是远远不够的。我还要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带着孩子们一起深入阅读。

阅读,是对生命的化妆。生命的化妆,从知性阅读开始。

现代社会,更为广泛的一种阅读方式是感性阅读,比较少见的是知性阅读。

所谓感性阅读,是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阅读者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譬如,读完《水浒传》,知道108员大将,知道某些情节,知道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这只能算是快餐式的阅读。

所谓知性阅读,是指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于是,就在反复对话咀嚼的过程中,阅读者丰富了,完善了,智慧了

为了实现知性阅读,我从课堂上开始共读之旅,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海鸥乔纳森》,之后是《绿山墙的安妮》《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等,我的做法是:在书中边读边划边批注——在主要人物的主要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等的边上注明你所揣摩到的人物形象特点,不断挖掘主人公人性的丰富性,同一点不重复。规范阅读行为,进行形式多样的仿写,小到仿写一个容貌,一个短句,大到仿写一个人,一个章节;写各种各样的赏析文字,譬如结构赏析,文字赏析,内容赏析,形象赏析,手法赏析。从宏观的大部头文学书籍逐渐微观到一小篇抒情散文,从只是关注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到体会感人至深催人奋发的情感,循序渐进引导孩子们走上沉醉书本浸入文字的世界。

行动,从改造课表开始!感谢我们英明的学校给了我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我比较自由地实施课程这是我改造之后的课表: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晨读

唐诗

 

唐诗

 

自由朗读

第一节

 

课文学习

 

课文学习

 

第二节

 

 

 

 

 

第三节

 

 

《世说新语》阅读课

 

 

第四节

 

 

 

 

《世说新语》阅读课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世说新语》阅读交流

 

 

 

 

第八节

 

 

 

 

作文讲评课

 

以上是我阅读课程的浅陋做法。下面讲第二个大话题:写作。

有两个可能一辈子都困扰语文老师问题:

?  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上写作?

?  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

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明确师生学期写作愿景。
   
这是一个宏大的,美丽的,富有挑战的目标,一想到这个计划,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激动,颤栗,兴奋,甚至夜不成寐。

每个孩子编写出个人作品集

编写出班级作品集

编写班级作品集,编写个人作品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得意之作,就成了我们全体同学整个学期的写作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每周一作,利用互联网,发动全体同学进行点评推荐。

操作流程:

1.分组

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分成12小组,每组1号为组长。

2.布置作文

周五,老师布置个性化的作文题,双休日,学生独立完成。

3.发送

周日晚前发送给所在小组组长(一般4人一小组,4人分ABCD四个层次),组长收齐后筛选,至少推荐一篇发给老师,并附上推荐语。

4.收件编辑

周日晚老师收取组长推荐作文,一般可以收到20篇作文,进行整理编辑排版。

5.印刷分发,相互点评

周一早上印刷发给每一个同学,有时候全部匿名,全班阅读,推荐你认为最好的三篇作文。

6.推荐入库

推荐点评之后,要求被推荐同学修改再次发送,这样的作文就会被收集到《班级作品集》中。

近三个学期,我们比较得意的作文题有:老房子,阳台,人物风采系列,旅游系列,乡野生活系列等。

u   为了鼓励一些写作差的同学,隔几个星期,我们要求小组全部推荐C层或D层同学作品,组长负责第一次修改,在全班交流的时候进行第二次修改,被推荐的作文第三次修改。

u   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基本可以写到20篇作文,到临近期末的一个月里,开始布置每人完成一本《个人作品集》,要有书名、前言、目录、内容、后记、插图等,同时布置几个优秀写手编辑完成《班级作品集》,也要有个性化的书名、前言、目录、内容、后记、插图等。每个期末的最后一个月,是每个学生最忙碌、最充实、最快乐、最发愁、最有创意的时期。在期末庆典时,当老师把孩子们自己用一个学期心血凝聚而成的一本本作品集放到家长手里的时候,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是最幸福的时光。

这是我们班做得较好的个人作品集。

这是我们班的班级作品集,现在已经完成了3本。

这是我们班学生参加一些写作比赛的成果。

这是我们班初一至今发表的作文一览表。

 

 

u  读写是共融的。我们的写作课程还和阅读课程接轨,我鼓励优秀的同学(主要是小组的1号)研究课外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如我们深入研读《世说新语》,一批同学写出了准学术论文,如《论世说新语中的酒文化》《世说新语中的婚姻关系》《略论世说新语中的礼仪文化》《略论嵇康》等。

u  读了《世说新语》,去年期末,我们发动同学,利用集体智慧用《世说新语》的人物评价语言写评语,孩子们积极性空前,写出了“世说新语体”学生和老师的学期评语——

这是有我们学生自己创作的“世说新语体”评语——

最好的学生是这样评价的:

(初一下)曹越,贤能者也,如万顷之坡,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但性情朗诣,弘雅劭长,虽不多言语,然语者玄妙深远,广博细心,有大将之风而不失亲和之气。

(初二上)本拟洋洋千言,落笔无话可说。越是真人,与之交如沐春风。越似风里鲲鹏欲乘风去,愿其大展雄才高万仞。

最差的学生是这样评价的:

刘颖轩——

(初一上) 刘好吹笛,视笛如命,昔扫地,随身带笛。刘善言语,自语整日,可敬。因上课悠闲自在,只欠杯水、报纸、一蒲扇,似离职,故得雅号“老干部”,刘乐之。愿益勤学,查漏补缺,取善之功,后必佳。

  (初二下)乐于助人,乐善好施,缺学识灵脉,课上困顿,等蓄足精气,生龙活虎。近来学不在焉,染不良风气,若问之,装疯卖傻。

还有给我的评语:

龚锦辉老师(语文)——

    龚老有令誉,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龚……(比较肉麻,此处省略)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吾闻其语皆似醍醐灌顶,清泉洗涤,混沌不存。龚每乘风入室,悄无声息,故杜甫喻之“润物细无声”。龚每臧否人物,色狰狞,义愤填膺。

杨春鸟老师(数学)——

    杨优雅,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杨善解人意,清蔚通达,思之察察,析之岩岩,朗朗如百间屋。杨标鲜穆少,秀出清和,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吾等尝执经叩问,其反复滔滔,恍似不倦,真正仁师也。杨明练简致,吾等皆敬之。

郁勤燕老师(英语)——

郁极具喜感,互动性强,为平易近人之冠,其笑憨态可掬,似泰迪熊。郁俊爽,极敬业。其识广博,凡天文地理、文史经哲、律法音韵等,无不贯通融合,似揉面团巧妙,终出新境。郁吐佳言如屑,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众以为其乃谈谈之许。

 

 

去上你想上的课吧

趁阳光正好

    趁微风不噪

趁孩子还在

趁你仍未老

 

谢谢指导!

 

 
 
  • 标签:课程叙事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16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